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子光谱年会分会 探索生命分析新技术及新方法

2024.12.04

  2024年11月30日-12月2日,第 23 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和第五届光谱年会暨黄本立院士百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首日下午,在“生命分析新技术及新方法”分会场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东华理工大学张兴磊副教授、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等专家带来精彩报告,共同探讨生命分析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方法。

443248_202412041650571.jp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做题为“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与蛋白质-DNA超级复合物及聚集体的表征”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蛋白质-DNA相分离液滴研究领域的突破。他们运用毛细胞内激光液荧光技术,实现了高效分离及溶液中单分子水平的检测,尤其适用于荧光敏感度低的毛细胞内部,提供了真正的检测能力。荧光偏振技术作为研究重点,能够揭示分子的转动和大小,为研究带来关键信息。研究涵盖了DNA修复机制、适配体识别、转录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内大分子的相分离液滴,这些工作不仅代表了国际顶尖的研究成果,也为未来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方向。汪海林研究员强调,这些成果对于理解细胞功能、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

443248_202412041651171.jp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做题为“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的报告。报告中概述了团队在深度覆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上的最新进展,聚焦于单细胞多维度组织分析、变体蛋白质研究以及活细胞内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规模化解析。她强调了单细胞组学在揭示细胞异质性和发现新蛋白方面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团队在单细胞蛋白组和代谢组分析、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和代谢物变化、分泌组在细胞间通讯中的作用以及单细胞分泌组分析上的技术突破。张丽华研究员还介绍了变体蛋白质在功能上的重要性和团队在膜蛋白质组规模化愿景和步骤上的成果,以及在活细胞内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分析上的进展。

443248_202412041651172.jpg

东华理工大学 张兴磊副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张兴磊副教授做题为“呼出气体质谱分析研究”的报告。他全面介绍了呼出气体分析在疾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报告涉及呼出气体成分与疾病关联、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在呼出气体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呼出气体质谱分析的趋势与进展。张老师指出,呼出气体中的代谢物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关,可用作疾病生物标志物。他们利用直接离子化技术结合AI技术,实现了对多种疾病的快速筛查,包括新冠肺炎、肝肾疾病,并且开发了基于呼出气体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此外,张老师还探讨了呼出气体在环境监测、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443248_202412041651173.jpg

浙江大学 潘远江教授

  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做题为“质谱中气相有机反应研究”的报告。潘教授深入探讨了气相有机反应的多个方面,包括反应剂研究、碳子化学反应、污染物迁移等。他强调了质谱技术在提供气相化学反应理想环境条件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该技术在探索化合物化学性质方面的应用。团队聚焦于小分子裂解反应的研究,通过规律性的裂解反应解析未知结构,尝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碎片数据库以辅助结构解析。报告中还提到了离子回旋功率技术在气相反应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团队在磺酰胺化合物裂解、取代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潘教授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气相有机反应的规律性和机制。最后,他提出了气相有机反应在化学领域的潜在影响,并鼓励探索气相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新途径。

本文相关专题
推荐
关闭